亚洲版bat365优秀毕业生 | 陈亚——厉兵秣马,一路前行

2021-03-19 90280

    入学时九月的艳阳还历历在目,但转眼间也轮到我毕业了。在交大,我见过蔷薇园明亮的星空,寒风中排过玉兰苑的饼家,欣赏过电院大草坪上飞扬的风筝,也体验过下雨天撑着伞在南体操场观看“绿洲乐队”的演出,以及跟着音乐的炫律一起脉动的感觉。不过在每次艰难的实验后,从实验室凝视我们静谧的校园是我最常欣赏的画面。交大带给我的早已超出我所知道的,交大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入了我的骨髓,交大的经历已经融入了我的内心,交大的学习、生活方式也烙印在了我的身上,我会带着这印迹一路前行。

    在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里,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感想,认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交到了许多有趣的朋友,在交大的生活会永远在我回忆中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交大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学习资源,亚洲版bat365的老师们对学生的培养也很用心,无论是授课老师,还是思政老师,都随时准备着帮助每一位同学。课题组和办公室的师兄师姐们都非常的友好和善,不管是科研上遇到的困难,还是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每天做实验和看文献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在这里生活学习,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在交大的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当然是学习上的,在研一上学期主要是以课程为主,《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继考研数学之后的又一考验,还记得在临近期末时,在大冬天的时候每天早上要跑去图书馆占座,然后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一学就是一整天,唯恐期末考试挂掉,记得有一天下雪,我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欣赏着窗外飘的雪,而我艰难的和一道迭代的题纠缠,那样的日子虽然很痛苦很恐惧但回忆起来是挺美好的。曹心德老师的《高等环境化学》、张小凡老师的《分子生物学与环境生物工程》、何义亮老师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何圣兵老师的《水体富营养化》,丰富的专业课程让我对环境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老师们上课幽默风趣、对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环境水处理领域的相关知识,同时为接下来的科研打下了基础。

    从研一下学期开始,我便进入实验室开始了我的课题研究,一开始定的方向是纯化污水处理厂中活性污泥菌种,并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初步的实验设计,在前两个月进行了无数次的纯培养实验之后,奈何最后纯化出的菌种性能和实验设计的总有偏差,由于纯培养实验条件苛刻,以及实验周期过长,考虑到实验室现有条件和毕业时间问题,在和导师商量下,将研究课题换为抗生素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其中所有的微生物数据需要利用R语言来进行处理,在华理的同学和课题组师姐的帮助下,我很快学会了R语言的简单编程,并且可以利用Rstudio快速地进行微生物热图的制作、主成分分析、功能预测等操作。在完成实验、做好数据处理之后便开始了我的英文论文撰写过程,我在撰写英文论文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搜集文献、修改格式、润色语言等等,不过以上都只是小问题,最让我感到焦虑和紧张的是英文论文历经审稿5个月却被拒的命运,时间的紧迫以及毕业的压力让我一时喘不过气,这个时候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王志平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不但亲自帮我修改文章的格式,还逐字逐句的帮我润色语言,最重要的是经常对我的文章进行肯定,也让我对科研、对发文章抱有一个好的心态。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以最快的速度修改好文章再一次投了出去,开启又一轮紧张而漫长的等待,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答辩前夕,我的文章成功被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接收,长舒一口气。可能很多科研人在投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审稿时间长但却被拒的难题,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我个人的做法是厉兵秣马,一路前行,在行动上竭尽全力,在心态上放过自己。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很多当时觉得天要塌下来的事情,在过很久之后再回首,就会发现它没有那么难。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研究生阶段需要我们做好计划、脚踏实地然后厚积薄发,以目标驱动行动,以行动稳定心态。未来还有许多这样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我们做好,通过研究生学习阶段,我学会厉兵秣马,制定合理的计划,然后踏实的迈好每一步,一路前行。

    除了学习、学术以外,交大带给我的是多彩的生活,是勇于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在交大,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从刚进入交大,我就加入了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研究生会,在研二担任了亚洲版bat365研究生会副主席,期间有幸组织并参与了第五届上海市研究生环境论坛,第一次将论坛扩展为上海市级,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从活动前期的宣传、物资筹备、场地租借到后期邀请上海市其他高校的同学参加,期间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挑战和历练,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交、组织和表达能力。在环境论坛举办的当天,看到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和老师们对各自所研究的课题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一方面是出于对各个学术大佬的敬佩,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研会所作的工作感到骄傲,能够筹划和组织这样一场论坛供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每一个交大环境人心中应该都有“老人与海”的故事,在刚进入亚洲版bat365之后便听过孔海南教授的事迹,人们称赞他“苍山碧水他愿白头,人间滋味尽出西洱”、“银苍玉洱畔的十五载坚守”,我真正见到他本人,是孔教授有一次受邀出现在何圣兵老师的《水体富营养化》课堂上,非常有幸听了孔老师的一节课,听孔老师本人讲述他和洱海的故事,深深的被他所吸引,被洱海所吸引。在2019年的暑假我非常有幸的参与了亚洲版bat365“洱清沐民”暑期社会实践团,去到了美丽的大理,在大理短短一个周的时间里,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我们在大理对幼儿园,中小学洱海环保科普教育工作进行采访、对洱海卫士的工作调研和采访。正所谓“播种善意,收获善意”,在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和居民采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对我们进行洱海环保调查活动表示赞扬,正是因为种种善意,我们的调研增添了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感动。在双廊古镇对“洱海卫士”进行采访的时候,洱海卫士在烈日下打捞水藻,进行滩地垃圾收集,他们是洱海的“守护神”,是他们的敬业精神也是他们对洱海发自内心的爱,也正是这种守护者的精神令我们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更要继承和发扬!让每一个到洱海的人,都自发内心的为“洱海清,大理兴”做一份贡献。从校内到校外,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化理论知识为实践探索。

    我与交大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几十年后还能留在心中的可能不多,然而,这两年半里切身体会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精神烙印将会常留心中,并将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最后再次感谢交大和亚洲版bat365提供的学习环境,感谢我的导师和课题组成员,我将带着交大的记忆和精神,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始终砥砺努力学习、刻苦科研的初心,以拼搏奋斗面对机遇挑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个合格的交大人。